第二百二十章 先擢个侍讲(2/5)

刘健他们也在想,皇帝不说话,让司礼监掌印太监代天子出来讲利弊得失?

朱祐樘开口补充道:“几位卿家,朕便在此做承诺,除了秉宽之外,朕以后也不会再有此等擢升之事。东宫讲官的设立,本就是为教导太子,斧正其学问和得行上的过失,若仅仅因为秉宽是新科进士,而不能将他委以重用,那便有违设立之初衷。还请几位通融。”

皇帝都用了请的字眼,其实也算是很给面子。

刘健和李东阳相对能看得清大局,知道此时出来劝说,有点劝不住。

可谢迁却是憋了一肚子邪火,以他的脾气,心直口快的,差点就想出来说,亏陛下您还知道这是为了教导太子,您一个人被张秉宽蛊惑就算了,现在还要让张秉宽把太子也带到沟里去?居然还好意思让我们理解?

朱祐樘道:“几位卿家若没什么意见的话,那此事便如此定了。几日后进士放官时,便可宣布。”

“陛下。”刘健走出来道。

朱祐樘皱眉,跟你好说歹说到这程度,你还要反对?

“老臣并不反对以张周为东宫讲官,但可否以翰林院史馆修撰的身份进讲?”刘健提请。

我们已不在意形势了,但请皇帝您给个面子,别破格提拔他,遵照我们的规矩。

朱祐樘当然不高兴。

刘健道:“或可以其为史馆修撰,进讲于东宫,经月之后便以其教导之进度,定晋升侍讲之事,如此既能鞭策其为太子课业用心,也可不令他人以奇巧而乱本心,臣等也定不与张周为难,如此也可为太子立下规矩。”

这时候,刘健还是有一套的。

他的意思总结起来……如果人心乱了,队伍可就不好带了啊陛下。

皇帝听了刘健的话,脸色也缓和了很多。

虽然听起来,让张周以史馆修撰的身份去给太子进讲,没有符合他的预期,但其实目的也达到了。

刘健说得也对,上来就直接升侍讲,的确有点乱了规矩,就算皇帝可以不在意,但也不能给太子立坏榜样。

如果以后太子想用什么人,直接会想,我父皇当年就是这么做的,那岂不是以后太子在传奉官这件事上会变本加厉?

刘健也说了,先以张周为史馆修撰,一两个月,象征性让他磨砺一下,再找个功劳借口什么的,把他提拔为侍讲,那就比较恰当。

朱祐樘沉默良久之后,才点点头道:“既如此,希望到时诸位卿家不要再给他设槛,朕就想用他好好指点太子。几位,拜托了!”

……

……

朱祐樘身为君王,偶尔固执是真固执,但他骨子里还是有对文官的信服。

那是他出阁读书后所养成的依赖,无论他先前多信任李广,眼下推崇张周,他也没把朝中大臣的能力否定,甚至很清楚治国主要还是要靠这些大臣给他撑着。

看起来刘健是赢了。

但刘健很清楚,自己输得很惨。

从乾清宫出来,四个人径直走着,谢迁突然想到什么问一旁的王鏊道:“济之,张周给太子上课,很经常吗?他先前不是要备考春闱?”

这点其实谢迁理解不了。

张周明明只是个举人,皇帝对他再信任,也只是信任他对于天机等事的测算,怎可能会在才学上信服,并以其为太子的老师去讲课呢?

太子那么顽劣,居然能听进张周的讲课?

王鏊道:“年前经常入宫,太子年前对于《四书集注》的突击完善,也是靠秉宽跟他日夜教授,而后太子的课业便突飞猛进。”

“……”谢迁突然很无语。

突飞猛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