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给程敏政留条活路(2/3)

“呵呵,你怎会牵扯其中?你不是一早就猜到可能会有此着,谨小慎微,连程敏政都没见过吗?”

朱祐樘笑着。

他现在觉出张周的高明了。

最开始,朱祐樘是极力撮合,想让程敏政多栽培一下张周的学问,毕竟在朱祐樘看来,放眼整个朝廷,学问最牛逼的人就是程敏政。

还是张周自己主动推辞,表明此举可能会遭致非议,此事才作罢。

现在事情开始明朗……如果程敏政真的卷入到鬻题案,而当时张周又不避讳去当程敏政的学生,以张周的高调,必定被群起而攻之,而且很难洗得清自己的嫌疑。

张周一脸苦闷之色道:“陛下,臣也不想卷进去,这不从开始就没打算跟程学士有何私交,却是……先前国子监举贡的选拔,还是程学士选的。再就是……臣作为江南解元,先前在京城又做了一点高调的事,就怕……别人不认为臣那是真才实学,以至于……臣不好意思说了。”

朱祐樘闻言也只是在笑。

旁边的戴义道:“张先生您多虑了,那些士子总归也不能不讲理吧?”

嘿。

张周想说,这还真被你说对了。

那些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立场不讲理的,你戴义严格来说都不算是读书人,你这学问去考个秀才都够呛,你怎会理解那些读书人的心态?

“秉宽,你有意见就说吧。”

朱祐樘很诚恳,要听听张周对此事的看法。

张周道:“陛下,臣是这么想的,单以程学士是否有参与到鬻题来说,臣认为,无论有没有,都查无实证。”

“嗯。”

朱祐樘点头。

这点他是同意的。

先前就起过一次程敏政鬻题的传闻,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有或者没有,而在于,不好证明。

说有,朝廷帮士子找证据,找不出来。

说没有,让程敏政自证清白很难,别人就是咬住不放,而让朝廷来查……朝廷也没法帮程敏政还个清白。

张周继续道:“在查无实证的情况下,士子将会从程学士的人品着手,加以攻击。”

“人品?程敏政的人品有问题吗?”朱祐樘也没太听明白,“最近几年,程敏政在朝的时间是不多,朕跟他接触也少了一些,但他无论是才学,还是做人的涵养,应该是不会轻易被人找出劣迹的。”

张周想说,陛下您还是对姓程的太有信心了。

或者说。

你现在有信心,但回头舆论裹挟起来,三人成虎,就怕连你都不会这么笃定程敏政是个好人。

尤其是程敏政在此案最后的结论,也是“临财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议”,就是拿徐经曾以金币贿赂程敏政的事说事,但后来徐经和程敏政也说,所谓的金币求文,以及问及可能会在会试出题之事上,是因为“惧拷治,故自诬服”,意思因为严刑而屈打成招。

后来徐经和唐寅所定的罪,也不是贿赂或者鬻题,而是“夤缘求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