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闭门会议(2/3)

马文升将手上的一份奏疏放下,起身道:“回陛下,偏头关内驻有步骑八千,可调预备、巡检、役夫一万四千,从京营调兵马三千,若要正面迎战,可出骑兵不足五千,可动神机营火器兵不到两千……”

“另外偏头关周边驻军,可在三日内驰援至偏头关的,尤其以三关人马为重,或可再调度骑兵五千上下……”

朱祐樘道:“那就是说,满打满算王越可用的人马,就只有两万是吗?”

马文升心中算了算,他本想说,有那么多吗?

但他还是拱手道:“是。”

朱祐樘叹道:“鞑靼此番出兵,或许都不止两万!”

马文升道:“目前偏关外尚未有明确狄夷兵马的数量汇报……”

“不用着急。”朱祐樘道,“很快就会有详细奏报的,要不是王越人在偏头关,或许所搜集到的情报,也不会这么快,他做的防备应该也是很足的。”

马文升不得不承认。

有王越在偏头关的话,的确是事半功倍,不能以常理来揣度有王越和没王越这两种情况。

因为王越治军有方,再加上下面的将士信心十足,立功也有指望,一群孬兵都能超常发挥,更何况本来王越就把太原镇周围的精锐都调集起来。

“如果打的话,有几成胜算?”

朱祐樘问出个看起来很业余的问题。

从这一点,在场大臣也明白皇帝心中的紧张,或者是在关键时候皇帝的功利心态。

不谈具体情况,只去谈胜算几何,这有点赌的心态。

刘健道:“若以王威宁驻守偏关,坚守不出固守待援,胜算近乎十成,但若出城塞背关而战,战果难料。”

“刘阁老,还是先不谈让王越固守的事了,这不是他的风格。”朱祐樘道,“如果朕没有用他,或者将他布置在别的地方,让偏头关固守,也并无不可。但如今这情势,任何的退让都会令狄夷变本加厉,朕也不希望未来几年,西北各处总是会有战乱出现。”

以皇帝的意思。

这场仗还是应该打的,为的就是打出信心来。

随后朱祐樘对一旁的戴义使个眼色,意思是由戴义把偏头关周围的情况再说明一番。

戴义道:“诸位阁老、部堂、国公,目前西北用兵已迫在眉睫,便在于草原小王子崛起,过去数年草原战乱不断,本认为可以此来削弱草原部族,边军可坐收渔翁之利,但草原部族便是越挫越勇,内部兼并未终,犯我大明之事却也未止。若此战边军退让,只怕未来几年,九边各镇都要接连遭受草原部族的寇边袭扰……”

这是在表明此战非战不可的必要性。

等戴义说完,朱祐樘望着马文升道:“马尚书你对西北各镇的情况知根知底,可是认为此有一定的道理?”

马文升道:“回陛下,老臣认为,即便此番鞑靼举重兵袭偏关,但究其目的,仍旧是以劫掠为主,或也会上奏请开马市等。”

朱祐樘点头:“其实鞑靼有关开边市的奏疏,从去年贺兰山战事结束后,就未停歇,但这境况,跟鞑靼做了贸易,岂不是在予人长矛攻我之盾?鞑靼若是以要入掠为目的,断不至如此,若要毁关,则有心乱我大明边备,令我大明兵马无暇北顾。用心何其艰险!”

听了皇帝的话,马文升没再争论。

如皇帝所说。

在鞑靼主部族,也就是达延部要兼并蒙古右翼的关键时候,鞑靼倾巢而出攻打偏头关,其目的除了抢掠,自然是要取得一些战略结果,以保证明朝不会在他们内部完成吞并之前,有余力出兵草原。

戴义继续道:“目前以总兵官平江伯陈锐分析敌情的上奏,出兵偏头关的草原所部,或是先前多次叩关劫掠的火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