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信任(2/3)

各地的镇守太监既相当于监军,又相当于半个主帅,很多事情没有镇守太监的准允都没法完成,无论是总兵官,或是巡抚,都很发愁,以至于有什么军事调遣都要被一群不知兵的太监管着,很容易贻误战机?

更要命的是,这群太监一个比一个贪婪,简直是喂不饱。

文臣也不想各处都受太监的挟制,在弘治朝时,因为皇帝对文官的倚重,使得这种请求屡见不鲜。

弘治皇帝还一度想取消,只是因为西北鞑靼在弘治十年之后接连犯边……张周熟悉历史,知道这段时间草原上达延汗崛起,草原恢复了些许蒙古骑兵的荣光……如此才让皇帝觉得能加强对西北以及各地的控制很有必要。

“陛下为国事操劳,臣不能分担,深感有愧。”张周道。

朱祐樘笑道:“你就没什么意见?”

张周拱拱手:“臣不懂,不敢随便掺和意见,臣尚未在朝为官。”

“嗯。”

朱祐樘点点头,却叹息道,“这也是朕遗憾的地方,想留你在宫里,没什么明目,想让伱在朝,你还没中进士。本来以你举人身份,赐个官职给你也不是不可,但举人所能做的事太少,而你又是江南解元,将来要考中进士自也不在话下!”

“对了秉宽,你到京之后,为何没有入雍,还有你怎么没去拜访乡试的座师?不会又有什么朕所不知道的缘故吧?”

朱祐樘明显是把张周先前所评价程敏政的那番话记在心里了。

尤其说程敏政可能会惹祸那段。

细思极恐。

张周道:“臣只是不想过多去应酬,一切等来年会试之后,再拜访都来得及。至于北雍……臣平时事忙,若进了北雍,若不能每日回府,既可能耽误课业,也可能耽误了其它事。”

朱祐樘笑道:“是朕都没体谅你,一直在找你做事,忽略了你的感受。其实你要进学,还是在北雍中,有名师指导,更有进益。”

说到这里,朱祐樘对一旁的萧敬道:“找人再去跟林侍郎说一声,让他安排好一切,让秉宽可以尽早入学,并不要干扰他的课业,尽可能提供帮助。”

“是。”萧敬笑着回应。

张周想到,林瀚刚派儿子去让他办入国子监的手续,事没成,现在皇帝又要催,估计老林现在要头疼了。

“还有件事。”朱祐樘道,“西北传回的消息,说王越刚从延绥镇走了不久,鞑靼就得到消息,派兵袭击榆林卫周边的土堡,偏头关等处也奏报说是有鞑靼异象!看来鞑靼是不甘失败!”

张周心说,你跟我说这个,不会是怪我提议把王越给调回来吧?

戴义提醒道:“陛下,还有这份。”

“哦对了,朕刚收到消息,说是王越年已过七十,回京却是骑马而行,才走了几日,便因胸痹险些死在驿站内,他的家人用朕所赐的药……就是你给的,给他服用,他又活缓过来。他上表谢恩,朕都不知该回他什么好。”

“这里还有一份英国公的谢表,感谢你治他儿子的壅疾。”

张周很疑惑,王越发病这么快吗?

王越在历史上,是到十二月才死的,死于忧愤交加。

不过王越心脏病的毛病,却是一直都有。

或许正因为他张周改变了历史,让皇帝急召王越回京,王越又逞能非要骑马而行,这才让病情提早发作……

“朕在想,若是朕刚召王越回京,而鞑靼就有异象,朝中人定会闲话,但现在王越起死回生,还有谁会乱言?”

“朕觉得,正因为有你在,西北才能平安无事!朕已让王越先赶往宣府,在宣府停留一段时间,等鞑靼撤兵之后,再让他回京。”

“这样一个老臣,留在西北,对狄夷也是一种震慑!”

朱祐樘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多了很多期待。

大概就差跟张周说,你几次治病都那么厉害,现在也该把你生孩子的秘方给朕了吧?

朕都快等不及要跟皇后试试。

“陛下,这都是您采纳臣意见的结果,并非是臣做过什么,再说这种事还是有天意在内。”张周既然皇帝有此想法,作为明眼人,也不能装糊涂。

“好,有功而不自居,心怀坦荡,朕欣赏你,等王越回京之后,让他好好感谢你!”朱祐樘再一次对张周的能力表示了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