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15章贫苦0姓VS商人地主田地之争(2/2)

r#他知道摊丁入亩施行后,一定会有问题出现,但没想到直接造成了两个阶层的对立。

此事,其实是一场直接的利益之争。

富商地主们认为,摊丁入亩之策施行后,他们的赋税多交了许多,已经算是支持朝廷了。

利益比往年受损了许多。

而今若连自己的田地都保不住,那相当于朝廷明目张胆地剥削他们而赈济穷苦百姓了。

这和劫富济贫有何区别?

他们自然要反抗。

他们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不应该成为朝廷变法的受害者。

但百姓们则认为,这些人已经够富有的了。

若不平价卖出土地,那百姓还是无地可种,还是要成为地主家的佃农,被他们剥削,根本毫无尊严可言。

赵顼想了想,道:“韩相、三司使,此事关系到我朝摊丁入亩的国策,必须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朕命你二人为特使,立即赶往黄州,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该是谁的责任便是谁的责任,不可有任何偏颇!”

“臣遵命!”二人同时拱手道。

朝廷派遣出这两位去黄州,由此可见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

此事,很快就在汴京城内流传了起来。

百姓们也是各执一词,都有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那棉麻商人许久钟并没有做错。他不愿将五百亩田地卖出去,愿意承担五百亩田地的田赋,这是他的选择,这一点,无人可干涉。他按时交田赋已经算得上支持摊丁入亩的国策了。总不能为了穷人种上地,让地主们将自己的土地全卖了吧,那岂不是劫富济贫,朝廷会寒了很多人的心的!”

“此言差矣。小生以为黄州知州的判罚很合理,若不对棉麻商人许久钟重判,那如何解决富人......

第0315章贫苦0姓VS商人地主田地之争

地主的土地兼并问题。对他们而言,不过是少了几百亩田地,但对百姓来讲,那可能就是一家三代的性命!从我朝的政策看来,这些大商人、大地主必须做出牺牲,不然我大宋的变法如何继续下去?”

“照你这样说,商人不将土地卖给穷人,那就是糟践人命,害人一家以及对抗朝廷新法了,有钱人就不是百姓,他们的利益,朝廷就不能保护吗?谁的钱不是一文一文挣出来的,谁家的田不是一亩一亩耕种出来的?”

“这个世界,本就有穷有富。即使天下再无饥馑之患了,那也有人吃羊肉,有人啃馒头。若吃羊肉的人不愿意向啃馒头的人分肉,朝廷也不能强制,因为人家能吃上羊肉,乃是人家努力奋斗的结果!”

“一派胡言,百姓才是大宋江山的根儿,得罪了谁,也不能得罪了百姓,我认为富商地主们为了我大宋朝廷的长远目标都应该学会牺牲一些!”

“牺牲你大爷,你怎么不牺牲吗?这位仁兄,我问你,若你有一万贯钱,你愿意拿出来五千贯钱救济穷人吗?你肯定不愿意,因为你觉得是自己挣的,与他人无关。那富商地主们,他们有钱有地,在新法面前是有错吗?都是我大宋百姓,凭什么牺牲他们!”

“此事若是不给棉麻商人许久钟一个公正的处罚,那我大宋的商人地主们估计都会站出来反对摊丁入亩的国策!”

……

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大家都吵得不可开交。

很快,开始有人质疑起了摊丁入亩之策,认为此策在燕云十六州、高丽州、东海州可施行。

但是在大宋原有的国土施行,破坏了民间商贸经营与风气,导致很多流民不劳而获,也让很多富商地主阶级,重现陷入贫困。

事情越闹越大。

汴京城内的文人书生吵得不可......

第0315章贫苦0姓VS商人地主田地之争

开交,有的甚至已经大打出手。

不过,大宋的朝堂一直都还很稳定。

无人敢提摊丁入亩之策的不是。

因为所有的官员都知道,摊丁入亩之策乃是赵顼亲自点头施行的国策。

官员们若反抗,那就是反当今官家了。

另外,大家都知道,若敢抨击摊丁入亩之策,依照官家的脾气,反对者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官员们不谈,但百姓的声音越来越盛。

整得整个汴京城都是乌烟瘴气,贫富百姓站在各自的立场,闹得不可开交。

赵顼不胜其烦,见韩琦和韩绛二人迟迟没有消息传来,烦闷之下,直接微服出宫,奔向了黄州。

有些事情,他只有亲眼看过之后,才知其具体情况。

黄州聚众斗殴事件,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斗殴事件。

而是一件关乎摊丁入亩之策到底能不能执行彻底的大事件。

此事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朝廷的变法新政。

赵顼为了快速抵达黄州,直接走水路,从汴河出发,直抵长江,然后沿长江向西,用了不到五日,便抵达了淮南西路的黄州。

事情确实比他想象的更加糟糕。

赵顼第一站,直奔黄州州衙。

而此时,整个黄州境内,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很多百姓都静坐在了黄州州衙。

商人们认为州衙对棉麻商人许久钟处罚过重。

此等处罚,让商人们生出了危机感,感觉自己的生命与财产得不到保护,朝廷随时找个理由便能掠夺。

而工人罢工,则是因为商人都不干了,他们自己便没有活计了。

至于百姓静坐,完全是为了流民头目王洪。

许多穷苦百姓们认为,王洪乃是为贫苦百姓争取了利益,不该受罚,......

第0315章贫苦0姓VS商人地主田地之争

导致此次重大伤亡的最大元凶,应该是许久钟。

一路走来,赵顼还发现两个问题。

其一,在朝廷施行摊丁入亩后,大宋的许多地方存在着人多地少的问题。

故而有些人开始放火烧山,围湖造田,不断地开荒。

此行为是极为破坏环境与生态平衡的,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而黄州百姓却乐于做此事。

赵顼回朝后,定要提出保护环境的政策,不然若天下各处都是耕地,那自然生态就彻底被毁掉了。

其二,摊丁入亩之策的分歧之论之所以发生在黄州,乃是因为黄州靠近长江,土地肥沃,这也导致此处的土地兼并情况特别严重。

且商人买地,不仅仅是用于收割庄稼,他们种植棉、麻、桑,用来裁衣、造纸,极大地发展了商业。

故而能忍受比过去高上很多的田赋税收。

当下,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判罚棉麻商人许久钟和贫民头目王洪,而是如何分配好黄州的田地问题。

首先,商人们本就是吃亏的,若强行分地,势必引起天下的商人地主不满。

这群人是为大宋提供最多赋税的群体,朝廷自然不能让他们感到凉心。

其次,就是如何解决黄州贫民无地的问题。

无地,便不可能让他们无饥馑之患,甚至会爆发动乱。

赵顼一时头大。

此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那其他地方的摊丁入亩之策定然也会爆发出大问题。

这不是依靠强力便能够镇压下来的。

朝廷必须给百姓拿出一个靠谱的办法,让穷苦百姓知晓他们可以有地可种,让那些富商大地主们知晓,朝廷不会凉了他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