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2章摊丁入亩如何让大宋无饥馑之患(2/2)

“官家仁慈,吾当倾尽心力,让我大宋再无饥馑之患!”韩琦拱手。

“让我大宋再无饥馑之患!”众臣同时高呼。

当下,大宋的首要任务便变成了:如何让大宋百姓无饥馑之患。

……

五日后,西北边境。

当王韶收到朝廷关于如何安置西夏百姓的指示后,不由得竖......

第0292章摊丁入亩如何让大宋无饥馑之患

起了大拇指。

“官家真高,真是高明!”

三日后,一大批西夏百姓拖家带口,从西北边境入宋。

西北军专门设置了一个入口,然后还会集中将这些人送到燕云十六州。

西夏百姓之所以急于离开西夏。

乃是因为,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在西夏待着,只能等着饿死,而到了大宋,到了燕云十六州,即使去乞讨,也能要到热乎的米汤。

至于西夏朝廷,也接到了王韶的口头通知:西夏之事与大宋无关,你们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只要不牵连我大宋即可。

西夏的百姓是善良的,故而赵顼有怜悯之心,至于西夏朝廷,那群党项贵族,大宋才没功夫操心他们的死活呢!

这与大宋本就无关系。

各家过好各家的日子,别让别人不自在就行。

西夏乱,辽国也乱。

耶律洪基回去之后,被那群辽国贵族们也是骂的狗血喷头,辽国历代皇帝就没有这么丢人过。再加上重骑兵消耗大量钱财而无任何回报,辽国的日子注定会越来越难过。

至于高丽和东瀛岛,在见识过大宋的恐怖军力后,在面对宋人时都非常礼貌客气,甚至都不敢大声说话。

国力强,百姓们的腰杆也就硬了。

……

六月底,朝廷百官忙碌依旧。

让大宋再无饥馑之患,要解决的其实就是底层百姓的贫困问题。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没有一个君主会想着解决底层百姓的温饱。

因为他们意识里便认为,这个世界是有三六九等的,有人注定要做奴仆,有人注定会吃不饱饭。

自大宋变法以来,其实是让百姓的收入增多了。

但是在各个州府的村落中,还有许多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当地州府甚至是县之外的人,还有一生都只能靠织席贩履、几分薄田去生活的人。#......

第0292章摊丁入亩如何让大宋无饥馑之患

这些人,一旦过了五十岁,即使有朝廷的帮扶,可能也无法解决温饱。

这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这一日,赵顼将三司使韩绛和盐铁副使苏辙召进了垂拱殿。

赵顼拿出一份折子,道:“朕亲手拟定了一套变革之法,你们看一看,有没有实行的可能?”

韩绛和苏辙一愣。

往昔里,官家有新想法,寻得都是中书的相公,而今找上三司,那定然与钱有着密切的联系。

当即,二人接过喜子递过来的折子,非常认真地看了起来。

刚看几眼,韩绛的脸色就变了。

片刻后,二人看完后,将折子恭敬地放在御桉上。

韩绛与苏轼互视一眼,顿时明白官家为何是叫他们两个了。

韩绛想了想,道:“官家,此法几乎就是用来解决我大宋的饥馑之患,但是臣料想,满朝文武,可能除了王安石,应该无人赞同执行此法。”

“臣附议。”苏辙也拱手说道。

赵顼露出一抹澹澹的笑容。

二人的反应,正在他的意料之中。

此法策,不是别的,正是后世实行的摊丁入亩之策。

当下,大宋百姓的赋税主要有三种,其一,人丁税;其二,田地税;其三徭役与兵役。

而摊丁入亩,即是将人丁税取消,以土地面积收税。

在大宋,大量的士大夫官员、士绅基本都是免除税收的,所以他们会在饥荒年月,大量兼并土地。

百姓们只能出租田地,且还要交纳人丁税。

而摊丁入亩一旦施行,意味着将按照田地数量交税,废除了官员士绅们的一切特权。

少地少交,多地多交,没有土地就不交,与人口数量不再有关系。

如此以来,士大夫官员、士绅富商的特权将被大幅度剥离,兼并土地将会迅速被缩减。

此法的益处在于,减轻......

第0292章摊丁入亩如何让大宋无饥馑之患

了天下百姓的负担,能够促进人口自由流通,促进百姓生育,促进百姓经商。

但坏处同样明显。

此法将大宋所有拥有大量土地的人都得罪了,这群人是士大夫官员、是士绅、是巨商,都是在大宋变法中最卖力执行的那一批人。

并且,这群人其实左右着大宋的兴衰。

此法一出,朝廷官员必然反对,因为这是为了那些最底层的百姓得罪所有与朝廷共治天下的人。

是朝廷在将富人之财匀给穷苦百姓。

另外,此法策若执行,那执行者就是利益受害者,怎么可能执行的成功。

“官家,此法定不可行,甚至会毁掉大宋如今的和谐景象,有些不知情者会骂官家这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甚至有人会造反的!”韩绛拱手道。

韩绛所言并非夸张,此法几乎是要断了所有大地主的一条财路,这与要他们的性命无疑。

这时,苏辙思索了片刻,突然说道:“万一,万一执行成功了,这可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伟绩,百姓们就真的站起来了!咱们能不能换种温和一些的方式慢慢执行呢?”

赵顼微微点头,道:“朕所思虑的,正是如何执行才能将弊端降到最低!”

“此策,你们不要对任何人言明,你们回去想想,朕也好好想一想。”赵顼说道。

二人同时拱手。

他们已看出,官家是铁了心地要执行此策,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