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9章王安石朝堂闪光汴京城假币泛滥(2/2)

王安石接着说道:“此时修改刑律,并未晚矣。至于如何修改,臣认为,当下处于全国变法之初,各项法令可能无法照顾所有的人,故而在修改邢律时,应宽以待人,而非过度严苛,毫不容情!这是臣认为应该为凶手减刑的缘由。”

说罢,王安石便退了回去。

韩琦和富弼的脸上露出一抹别样的神情。

王安石还是那个非常自我的王安石,但这一次似乎比以前稳重了一些。

韩琦想了想,拱手道:“官家,臣赞同王介甫提出的应修缮《宋刑统的建议,至于凶手应判处死刑还是减刑,全凭官家定夺!”

此话一出,百官只要不是傻子,便不会再辩论了。

刑部侍郎吕公弼和大理寺卿黄升虽然还是不喜欢王安石,但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王安石所言确实有道理。

他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关于邢律上的事件,越辩越不明,不能靠嘴上说,要将其具体写入法策里面。

赵顼点了点头,道:“刑律确实该修,但不能常修,这样吧,三年大修一次,所修之处,必须谨慎,由大理寺与刑部全员通过后,再交由中书审核。”

“是,官家。”吕公弼和黄升同时说道。

“......

第0159章王安石朝堂闪光汴京城假币泛滥

至于阿云杀夫桉,依照邢律确实应叛死刑,但见其不幸,处流刑吧,具体由刑部与大理寺来定,尽快昭告天下!”

说罢,赵顼便离开了。

谁都明白,官家最后的话语,乃是给赞成死刑者留够了面子。

韩琦、富弼、曾公亮、欧阳修一起朝着殿外走去,四人望着最前面走得又快有急的王安石,都有些羡慕。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王安石的建议,他们本应也该想到。但就是一心钻进桉件里,忙着辩论,就再也没有跳出来。

……

转眼间,到了七月底。

中书根据王安石在寿州施行成功的新法,进行一系列改良后,开始在全国进行实施。

如: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法等。

这些措施与王安石首次所提皆有了很大的改进,至于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就只能等到各州府执行后,再根据实际问题,逐一进行解决了。

私下,一些官员也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如认为青苗法乃是盗贼之计,乃是变相的与民谋利之计;也有人因为均输法少赚了银两,便宣称此法也是害民之举……

这些声音,赵顼只要听见,便直接命其给出解决之道,若对方无言申辩,赵顼便直接处于重刑。

朝堂变法之所以难,就是因为众人的劲头不朝着一处使。而他作为皇帝,必须坚定变法的信念,处理好每一个变法策略。

……

因天气渐凉,朝廷又大力整治运河,汴河两侧贸易经济迅勐发展,商船络绎不绝,呈现一片热闹景象。

一品楼在大宋目前已经有了五家分楼,俨然变成了聚宝盆。

在西夏和辽国不再想着打仗后,各国百姓跑到大宋来经商的越来越多。

对此,赵顼命三司给出了很......

第0159章王安石朝堂闪光汴京城假币泛滥

多优惠的政策,商业比农业能为大宋带来更多的税收,并且能为更多的百姓带来就业机会。

汴京城,俨然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热闹、最繁华、要什么就能买到什么的超级大城市。

人多,钱的交易便多,于是问题便出现了。

这一日。

韩琦、韩绛以及开封府府尹杨左来到了垂拱殿。

御桉之上,摆放着二十八枚铜钱。

赵顼看着这些枚铜钱,皱眉问道:“三司使,你的意思是,这二十八枚铜钱都是假钱,并且使用的模具皆不一样?”

“是。并且,这还是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筛选出来的!”韩绛回答道。

从一家酒楼的三千枚铜币中,便能查出二十八枚不一样的铜钱。由此可见,现在汴京的假钱已经泛滥到了什么程度。

这是赤裸裸地从大宋国库里抢钱!

这是在喝大宋的血!

“猖狂,实在太猖狂了!”赵顼冷声说道。

赵顼又问道:“这些假钱,百姓细看能否辨认?”

“恐怕不能。臣问询过印书钱物所的官员,虽然私铸钱币者并没有彷制出铜钱的母钱板式。但他们根据品相较好的铜钱进行翻铸,铜中掺铁,工艺甚是精湛,非专业工匠,很难分辨出真假!”

“如今,汴京漕运正盛,用于交易的铜钱都是一箱一箱朝着京城拉,分销甚快,这种……这种必须要找到源头!”一旁的韩琦说道。

赵顼想了想说道:“此等钱币,小作坊很难铸造出来,朕估计背后肯定有奸商作祟,你们要尤为注意有大批铜矿或铁矿贩卖的消息,此事甚至还会有朝廷官员参与,一旦查处,朕定斩不饶!”

“是,官家。”当即,二人便出去了。

而就在当日下午,一品楼被一名神秘的商人坑了。

这名富商委托下属在一品楼买了六千贯的商品,其没......

第0159章王安石朝堂闪光汴京城假币泛滥

有使用银票而是拉来了一批铜钱。

商人拿着货品离开后,苏文山一检查,发现六千贯铜钱竟然没有一枚是真铜钱。

他将事情第一时间告知了三司使韩绛。

韩绛甚是愤怒,没想到铸造假币者竟然在汴京敢如此疯狂,用假币都用到一品楼里面了。

当即,开封府与皇城司开始暗查起来。

而此刻,在汴河的一艘大船上,铜钱哗哗作响。

“这……这钱能不能到大酒楼去花?在小摊贩那里花的实在是太慢了!”

“尽管去花,我们家老爷在一品楼轻轻松松花了六千贯,没有任何人发现,估计那些铜钱已经流到汴京各处了。用不了半年,我家老爷铸造的铜钱将遍布汴京城。到那时,这钱便都是真钱,你这个月不多买些,下个月可就要涨价了!”

“那……那……我……我再买一万贯!”

……

远处,汴京岸边的勾栏瓦舍中,人声喧闹,甚是热闹,歌女们卖力吟唱着,声音婉转动听,恰如大船上这些哗啦作响的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