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5章天堑屏障黄河之患求追读(2/4)

张方平又补充道:“工部协助大名府的官员已经开始组织固堤防洪与开仓赈灾了!”

赵顼点了点头,颇有些无奈。

自大宋立国以来,黄......

第0065章天堑屏障黄河之患求追读

河决堤,平均一年发生两次,每一次都是百姓受灾,良田被毁,然后再灾后重建。

每一次,朝廷都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灾情年年有,百姓年年被洪水所害。

但反观唐朝,黄河造成的灾害虽然也有,但远远没有大宋严重。

究其主因。

不是因为大宋不通治水之策,而是压根就没打算将黄河治理的服服帖帖。

大宋北方一马平川,正是由于黄河这道天堑存在,才扼住了辽国的气势。

黄河无异于是汴京城最大的堡垒屏障。

故而,大宋治理黄河的策略,首先是将其当作抗击外敌的天险,其次才会想到百姓。

自仁宗朝开始,大宋治理黄河的路就彻底歪了,并且歪得相当离谱。

宋初,有一个叫做李垂的士人,写了一篇关于治理黄河的文章,传播甚广。

他引经据典,认为自汉朝以来,黄河便不断北移,最终一定会流到北方的辽国,到那时,契丹人坐着船就能冲到汴京城,大宋将守无可守。

所以,黄河必须改道。

赵顼知道,黄河偏北,是因为泥沙堆积,形成了地上河,然后自然而然出现北移,但要偏移到辽国,然后让辽国水兵还能逆流而下,根本不可能。

但是,此时的人们非常相信这条理论。随即,大宋的治河国策就变成了:让黄河改道,黄河之水,不能向北,只能向东!

这种敢于和老天爷叫板的气魄和敢于改变大自然的决心值得称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