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高中生(2/3)

,而是要将从银行买到的这些债券给拆散了,重新打包。

毫无疑问,这种玩法如果真的被允许,只需要运行一段时间,打包售卖这些证券的金融机构大概自己都弄不清楚他们卖的是些什么东西,甚至根本算不过来其撬动了多大的资本,可能会造成多大的反噬。

更别提资产评级中蕴藏这巨大的金融道德风险。对于专业的资产评级机构来说,如果只有一家,形成垄断肯定是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但如果有多家相互竞争,那么某一家秉公执法,在无法对底层标的物进行确定的时候,每次评级都是高风险,久而久之,这些金融机构肯定会对这样得评级机构敬而远之。

如果评级机构不做审慎审核,得过且过,把风险极高的这些担保债券凭证定义为中风险甚至低风险,就会让市场对整体的经济形势产生误判。并直接导致理论上设计的各种预警线全部失效,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表现得更为迟钝。

如果在搭配上宁清在论文里提出的信用违约掉期概念,那就更恐怖了。因为当监管层因为评级系统而变得麻痹,做空者在金融出现危机的关键时候大肆买入这种保险,当大批的不良贷款出现时,诱发的金融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最让这些懂经济的教授们无语的是,宁清设计的这套玩法,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投资手段,完全是为投机者设计的一套杠杆玩法。

可即便如此,真要说这篇论文写的东西完全没用,又是不中肯的。毫无疑问,对于无数金融机构而言,这些设计是一针强心针。能够最大程度的释放流动性,让资本市场变得更加活跃。

想想看吧,当这套规则允许金融机构用几十亿的资本撬动百亿甚至千亿规模的资产收益,谁特么敢说这套金融创新不够合理?

这种情况下,评委会内部开始出现分歧自然......

066高中生

也是极为合理的。

事实上,就在周敬学接了宁清去跟刘志莘会面的时候,评审团的几位经济学家已经争得不可开交了。

“太疯狂了!这是想干什么?谁家的金融体系敢这么干?这是严重脱离了实际,如果大家都这样肆无忌惮的使用杠杆,最多几年时间,整个国家经济都得被玩崩了!”

“洛教授,你这话就是危言耸听了。哪有你说的这么夸张。我到觉得这个思路很新颖啊!当然,风险是大了些,但金融的本质就是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对于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机构而言,这套规则我觉得设计的很合理,很前沿。”

“不是,老陈啊,这次我站洛教授,则还是高风险高收益的问题吗?这是把整个金融体系赌场化,如果真要施行的话,那大家都别干活了,都一头扎进去玩金融算了。”

“哈哈,也不能这么说,郑教授。是,这篇论文设计的这两套规则的确是有这么点意思。但人家在论文里也给出了解决方案嘛。不但设计了一套预估风险模型,而且还着重点出了对监管层的要求。”

“是啊,我觉得吧,这套体系能最大程度的释放流动性,让资金运营的效率更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洛教授跟陆教授的想法也得重视,如果贸然施行风险的确是大了些。至于如何控制风险,倒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下,我到觉得这对博士生来说是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咳咳,众位,我说你们先别争了。提醒一句啊,咱们是竞赛的评委,而且这篇论文是三个高中生的竞赛作品,大家讨论的方向是不是偏题了?我们应该讨论这篇论文的质量而不是能不能施行吧?”

一句话,让整个评委团安静了下来,然后开始面面相觑。反应过来后,这个事实就让人很尴尬。刚刚几个人为了一篇高中生的竞赛论文吵......

066高中生

起来了。吵的内容还不是论文质量,而是论文的内容是否适合推广。

虽然说数学建模竞赛是要面向现实的,组委会给出的题目也是解决实际问题。但竞赛本身的目的并不是真的寄希望于这些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而是旨在锻炼他们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从这一点说,宁清团队的这篇论文已经远远超过了竞赛本身的要求。

因为哪怕反对这些措施的教授,也是看到了这篇论文涉及到的金融创新是真有实施的可能。

反应过来后的教授们,画风也开始变得有些诡异。

“哎,啧啧啧,高中生啊!我觉得陈教授刚刚说得对,这样得高中生思想肯定是有问题的,反正你们自清大学肯定是看不上的。不像我们京汉大学,教育学生的理念就四个字,有教无类。回头来我们京汉大学接受几年教育,孩子的想法差不多应该就没那么激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