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风波(2/5)

“爱卿,这些话就不必说了。”天子有些无力的挥了挥手:“爱卿回舒城,可曾打听些舒城的情况,庐江太守夏侯称年少,可有能力治理好庐江郡?”

周瑜笑道:“陛下,夏侯太守虽然年轻,却精明干练,做事井井有条,宽严得当。臣在舒城数日,听到了尽是夸赞夏侯太守年轻有为的话,如今舒城百姓安居乐业,百业兴旺,民户殷实,百姓们都说是陛下为他们挑了一个好太守呢。”

周瑜顿了顿,见天子听得入神,又接着笑道:“如今荆州、扬州的百姓都在说,大汉朝出了几个年少有为的栋梁之才,这夏侯太守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更具盛名的却是镇南将军,年方十六,就立下了如此赫赫战功,实在是我大汉的福气,是陛下的福气……”

天子撇了撇嘴,不以为然的哼了一声,打断了周瑜的话:“爱卿,曹爱卿来许县了,就住在荀令君家里,他这次来是为丞相大人请封王爵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我大汉的福气?”

周瑜一下子愣住了,他忽地抬起头看着满脸无奈的天子,马上又感觉到了自己的无礼,连忙低下了头,看着天子身上的锦席。他有些紧张,一时没有说话,脑子里快速的思考着天子召他来的意思。天子见他不作声,便又叹了口气:“周爱卿,故太尉当年随侍朕在西京,面对李傕、郭泛的刀剑,也没有皱过眉头,当真是个热血忠臣呢。可惜啊,现在这样的臣子越来越少了。”

周瑜还是不说话,但脸色已经渐渐的白了起来,他轻轻的咬着嘴唇,不自然的捏紧了握在一起的手。天子也不说话了,君臣二人沉默相对了半晌,气氛有些尴尬。

一直站在一旁的金祎忽然轻声笑道:“陛下,忠贞之臣,历朝不缺,只是不到临难之时,不见忠臣之贞罢了。故太尉虽去,可是家风不坠,周大人还是忠心耿耿的,历任卫尉,可没有周大人这样勤勉的。”

天子瞟了金祎一眼,又语重心长的看着周瑜:“爱卿勤于职事,朕也是知道的。只是可惜了爱卿一身文韬武略,却只能替朕看看宫门,委屈你了。”

周瑜心中一动,抬了抬眼皮,微笑着说道:“臣不过是驽钝之才,不堪大用,能任一卫尉,已经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恐出了差错。陛下有镇南将军这样的少年英才,又有何忧。”

“曹爱卿也是忠臣,可是实力太差了,担不起一方重任啊。”天子叹了口气,话中有话。

周瑜笑道:“陛下,镇南将军如今坐镇荆益两州,刘皇叔远遁交州,孙会稽惶惶不安,江南指日可定,镇南将军的实力正是强悍之时,又有什么重任不能担起的。再者镇南将军年少,来日方长,正是陛下的一员虎臣呢。”

天子淡淡的一笑:“爱卿也正是壮年,没想过再去建功立业吗?”

周瑜也淡淡的一笑:“全凭陛下差遣,周瑜愿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天子打量了他一会,接着说道:“曹爱卿忠心为国,只是目前受制于江南,朕欲为他解一分难,想请爱卿去招降孙权和刘备,你看可行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