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工商(2/5)

就在他们说话的空当,蔡瑁已经估算出了大致的花销和收成。想着在其它家族获得消息之前,先去城外占下大片的良田,反正有了新式农具,自己不再怕没时间耕种了,自然是占得越多越好。

“岳父大人,此物之外,我还有一件东西要交给岳父大人打理。”曹冲趁势打铁的说道。蔡瑁一听,眉开眼笑,连声应好。发财地事情当然越多越好。

“我在邺城研究的印书术,已经成熟,工匠们近日就能到襄阳。上次王仲宣说起的那个蔡侯后人我也已经找到,他愿意将新式造纸术贡献给我,在襄阳新建一个纸厂。”在荆州遇到王粲之后,王粲对曹冲的礼遇心怀感激,当他听曹冲说因为纸价成本太高,书本目前还不能推广时,他提到了一个人,家在宣城,曾祖当年跟随蔡伦做过事,对蔡伦心怀感激,一直想造出一种好纸来替蔡伦画个像,后来在家中研究多年,终于将蔡伦造纸术进行了改造,利用随处可见地树皮和稻秸杆等物进行造纸,大大降低了成本,纸张质量也不错,取名宣纸。但他们没想过大量制造,只是造了一些纸自家用着。因为王粲替他家曾祖写了一通墓碑,曾经送过一些纸给王粲。

曹冲一听此事,立刻让王粲带着人去宣城,将这叫孔宣的人从宣城请了来,在襄阳长谈之后,将自己印象中零星的关于造纸的知识和盘托出,两相切磋,孔宣思路大开,在曹冲的资助下,建了一个试验性质的小作坊,带着几个弟子在里面日夜劳作,不久就造出了更漂亮的宣纸。宣纸的大批量生产有了可能,曹冲这才决定将印刷术正式推上历史舞台。

不能不说,蔡瑁经商地本事其实远远超过他打仗的本事,听到曹冲所说的两件事,他立刻盘算好了所需的资金和可能产生的利润,与造纸和印书两个比起来,农具的改造反倒显得微不足道了。特别是这两项跟文人接合起来,对他蔡家来说更为重要,蔡家这么多年一直没能出一个才子,如今仗着这两个技术,可以跟文人打上交道,无疑对改善蔡家形象有莫大的好处。

“仓舒,你将这么大的好处给了我蔡家,我该怎么报答你呢?”蔡瑁果然是商人本色,对曹冲地好心有些生疑了。这没有白送上门地好事,一个女儿赚不回这么大的利息地。

“岳父这是哪里话来?”曹冲也知道蔡瑁老奸巨滑,却没想到他在大喜之下。依然能保持这种心境,不禁暗自佩服。他摇了摇头道:“我没有什么要求,我既然与小玉儿成了亲,那就是一家人,有好处当然得先想着蔡家。我在这荆州也只能依靠蔡家了,岳父大人你说是不是?”

蔡瑁沉吟了半晌说道:“一家人自是一家人,不过这好处也不能让我一人占了。这样吧,你要让我暂时拿出多少钱来。恐怕一时我也做不到,这些事都要投钱,资金上可能有困难,届时还要到别家拆借一些才行。我打算将这几个作坊地主权算你三成,届时你只管分钱就行,如何?”

三成?虽然不少,但我要的更多。曹冲笑着摆了摆手,回头对蔡玑说道:“小玉儿。你看看岳父大人,不送我一点钱他就不安心,你倒说说,我该如何是好?”蔡玑笑道:“既然父亲要给你,你就收下就是。免得让父亲为难,你要是心里过意不去,多找点好酒来孝敬他不就好了。”

“荆州最好的酒都在岳父的酒窖里,仓舒到哪里去找?”刘琮扑哧一声笑道。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倒是实话,荆州最好的樗酒,以蔡家的最为有名,而蔡家最好的酒,全藏在蔡瑁的酒窖之中,一般人想看都看不到,只有这种家宴才会拿出一坛来。象上次曹冲和蔡玑成亲,蔡瑁为了讨好丞相大人。狠下心来大方了一回,让那些久闻其名地人痛饮了一次,喝得蔡瑁肉疼不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