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节 赋诗(2/4)

“仓舒,果然你就在这儿,还真被大双说中了。”当明月从江中升起的时候,曹彰气喘吁吁的爬上峰来,叉着腰边喘气道:“快点,营中的宴会都开始半天了,你也没来。父亲担心你,让我来找你。”

“宴会已经开始了?”曹冲坐在那里,无动于衷的说道。

“当然开始了,就等你了,王仲宣都赋完诗了,我们这些人又不会作什么诗,被他们欺负惨了,就等着你这个文武全才去帮忙呢,快点,再不去叔权要被他们灌趴下了。”曹彰一边说着,一边拉起曹冲就走。曹冲将望远镜收进囊中,一边走一边笑道:“叔权又得罪谁了,要灌他酒。”

“他把丞相府的人都得罪光了。”曹彰笑着,拉着曹冲一路飞奔,跑得后面跟着的张松和蒋干上气不接下气。到了曹冲自己的大营,大双和小双连忙将准备好地新衣服给他换上,这才由许仪和典满护卫着,黄忠和魏延各带了几个侍卫,一起去参加宴会。

宴会现场气氛十分热闹,几个大才子已经赋完诗,曹操手持长槊,站在高台栏杆边,面对下面如林的将士和连锦起伏的营帐,面对着远处灯火璀璨的水军大营,静静的站了半晌,等到所有人静了下来,才用他那富有磁性的浑厚嗓音低吟了四句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冲正走到台边,听到曹操吟了这两句,不由得一怔,停住脚步向曹操看去。只见曹操满面通红,象是喝多了,又象是心情激动难抑。他双手一振,手中长槊发出嗡嗡的声响,在每个人的耳边激起一阵杀气。正当大家一下惊醒时,他又慢慢吟道:“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他念到此,回过身来,扫视了一眼正凝神细听地众人,仿佛在等他们地回答。众人都低着头,没有一个看着他,都在想着诗中含义。何枝可依。这是丞相大人在想他的后路了,目前态势相当不错,江东一战失了主将,二战又是大败而回,被逼送来了质子,军心又不稳,一直未能找到克制已方地有效途径,这仗怎么看也是怎么赢了。江东孙权一投降。刘备是惊弓之鸟,无处可去,益州又送来了诚意,这天下,看着就要定了。丞相大功将成。想要找后路了吗?

可是谁又知道丞相在想什么?他这个问题如何回答才比较妥当?所有地人都在心里暗自的问自己,他们低着头看着案上的山珍海味,看着美酒佳肴,却视而不见。都在暗自揣摩着丞相的心思,揣摩着其他人的心思,想着自己该如何表示。

偌大的宴会静得能听到帐外北风呼啸的声音,能听到众人所佩的玉佩发出地清脆声响。

曹操看了看沉默不语的众人,又看了看立在台边的曹冲,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笑容,当的一声将手中的长槊杵在地上,长槊的尾端刺进土中足有两寸。发出一声闷响。曹操看着惊讶的抬起头来地众人,缓缓吟出了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好,丞相大人志在高远,非我等可以想见,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唯有丞相可以当得此句。”王粲第一个站起身来大声赞道:“我大汉中平以来,诸侯纷争。称王称霸者屡见不鲜,先有董卓弄权,后在诸侯割剧,就连刘备、孙权这样的人都敢称霸一方,唯一方,唯有丞相大人,以绝世之才,奋天生神武,扫荡乾坤,一清宇内,立此不世之功,诚为我大汉不可多得的中流砥柱,撑天栋梁。若无丞相,便无今日的大汉。诸位,当为丞相此忧国忧民之诗举杯,为丞相大人寿,愿丞相大人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众人一听王粲这么说,虽然觉得有些马屁过分,但大体还是符合事实的。一个个都举起杯来,大声叫着“为丞相寿”,一饮而尽,还有地就开始对着曹操刚刚那首诗评头论足,反正你说这句好,他说那句好,说来说去就是每句都好,都体现了丞相大人的高尚情怀。

要说这首诗,确实也当得起这些人的夸赞。曹操志满意得的心态在诗中体现无余,一副天下大事已定,以后就可以悠游山林、颐养天年地架式。他去颐养天年当年没人相信,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被他的豪情感动,觉得这一仗很快就要结束,天下很快就能一统,太平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将军们可以解甲归田,文士们可以坐而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