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孙匡(2/2)

“家父……家兄……”孙匡被问了个哑口结舌,孙坚和孙策读个屁经,也就认些字罢了。他有些恼怒,这不是揭人老底吗。我们孙家是武人世家怎么了,书读得少怎么了,你曹家也不是什么好出身。

“令兄孙仲谋平时读什么书?”曹冲也不看孙匡的脸色,继续问道。

“我常见他读汉书。”孙匡虽然恼怒,却也不得不答。他一细想才觉得有些奇怪。是啊,二兄怎么从来不读这些经书呢,左传、战国策都见他读过,唯独没见他读过儒家经典。他一时倒有些愣住了。

“嘻嘻嘻……”曹冲见他发愣,也不再问了,随口把话题扯到了别处。不过他的这个问题让孙匡苦恼了好久,一时没想明白究竟应该读经还是不应该读经。不过不管怎么说,怎么说,他从此不在曹冲面前谈儒家经典了。他也发现曹冲帐中的书虽然不少,却没有一卷是儒家经典。

孙匡在曹营中慢慢熟了,曹操给他派了几个侍卫,说是护卫。其实是监视,只要他不出大营,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在曹冲的带领下,他甚至去过刘琮他们正在忙地辎重营。当看到那些几丈高的霹雳车时,孙匡一时目瞪口呆,他听说过周瑜的副船被打了一个大洞的事,想到就是眼前这个大木架打出来的,他还是觉得很震惊。绕着霹雳车前后看了又看。

“季佐。是不是想看清了好回去也做一个?”曹冲见他看得认真,不由得打趣道。

“哪里哪里。”孙匡一愣。以为自己地行为引起了曹冲的警觉呢,连忙否认道。不过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被曹冲这么一说,有点作贼心虚的尴尬。

“你做不出来地。”曹冲拍了拍木架说道:“你知道你看到的这个东西是多少人的心血吗?你看看仲玉的手,你看看公至的腰,你再看看郑虎的双手,你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做得出来的,我如果告诉你,站在这里的人中有两个列侯,你敢相信吗?”

孙匡摇了摇头,打死他也不信,这些人看起来就知道不是读书人,刘琮地列侯是卖了荆州换来的,其它的人还有哪个是列侯,列侯那么好挣吗?几个工匠也能当列侯?

“呵呵呵……”曹冲看着直摇头的孙匡笑了,他又说道:“其实我说得还不完全,这里除了有两个列侯之外,还有三个关内侯。”他指着郑虎等三人说道:“这三个,都是上次大战之后新封的关内侯,是陛下亲封的。”

其实这件事并不是曹冲说的这么简单,他向曹操请示要封郑虎三人为关内侯时,所有人都反对,就连他们三人自己都反对,开玩笑,关内侯那么好当?邓展打了几十年仗,身上的伤痕遍体,才换了个都亭侯,夏侯渊等曹家近亲也没几个都亭侯,这几个工匠还能当关内侯,搞笑么?

曹冲力争不已,最后仍然不能得逞,逼得他跟曹操打下了赌,赌郑虎三人在这次大战中能击中周瑜地座船。结果曹冲当然是输了,但曹操也确实看到了他们三个人操作霹雳车地威力,犹豫了半天才决定将这个问题推给许县的陛下处理,让曹冲自己上书,能不能成他不管。

曹冲为此花了整整两天地时间,写了一个长长的奏章送到许县,没想到天子还真应了。封了郑虎三人为关内侯。虽然关内侯有号无邑,但在大汉国历史上一个工匠因为自己的手艺封侯,确实是开了先例,将来有完全有可能载入史册。

“多亏公子恩赏。”郑虎三人感激的朝曹冲施礼。曹冲摇头道:“你们不要谢我,要谢陛下和丞相,我只不过是凑成其事罢了。归根到底要谢你们自己,是你们地辛苦换来的侯爵。”

孙匡咂舌不已,觉得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想。当初封赏下来的时,除了曹冲,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私下里一个个议论纷纷,觉得这都是曹冲的原因,胡乱封赏。只有于禁沉默了几天之后点头道:“虽然有些不合常理,不过也是应该该的,如果不是那三发霹雳炮。只怕周瑜不会那么快退走,真要等江中风大了,我军未必还能如此,只怕会多死伤数千人。”

于禁在曹营中素有威信,他既然这么一说。参加战斗的将军们也想起拍杆的威力了,也想起大船的威力了,这才慢慢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营中的议论总算是慢慢的平静了下来。

“你江东能做到吗?”曹冲调笑的看着孙匡,孙匡想了半天。还是摇了摇头,偶尔封一个有可能,三个?打死他也不信。

“所以你没办法想到,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有多少人的心血在里面。”曹冲得意的笑道。自从郑虎等三人封了侯,辎重营的工匠们一下子疯狂了,献计献策,没日没夜地干活,做出一个来就拉出去试验。发现问题了又是群策群力的进行修改,很短的时间内就将拍杆和霹雳炮改进了几次,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操作性能。现在的霹雳炮让郑虎有把握水上十发之内命中,陆上五发之内命中。而拍杆也由开始的五十人操作,改到了二十人操作,又快又狠。再要打一仗,估计周瑜会输得更难看。

也正因为如此,曹冲根本不怕孙权玩什么诡计。在这么大地实力差距面前。已方不失误,孙权就没有可趁之机。只要防着对方的火攻即可。除此之外,曹冲就没什么可怕的。

孙匡的脸色越发地不好看了,他来当人质自然是有觉悟的,没有指望过孙权会因为自己而投降,自已和孙绍的下场十有**就是为孙家的江山做牺牲的。说得再难听点,他们就是炮灰,就是孙权送过来让人宰的。但看到曹军的实力如此强悍,他真的为孙权感到担忧了,这么打下去,孙权迟早要被干掉。而他地死,也许只是白死,死得一点价值也没有。

或者,自己可以不用死,如果孙权看到杀伤力这么强大的霹雳炮和拍杆的话。孙匡忽然之间有了一个想法,心不由得猛跳起来。

他看了一眼曹冲,曹冲也正在看他,他的眼神猛的抖了一下,立刻让了开去,曹冲笑了,拍拍手带着孙匡出了辎重营,两人走了半天,曹冲忽然说道:“我好久没见我那从姐了,有一封信,你帮我送给她吧,告诉她一些这里的消息,你有什么话,顺便写进去吧。”

孙匡惊奇的看了曹冲一眼,立刻明白了曹冲的意思,连忙点头。他很快写好了信,又很自觉地将信送到曹冲面前。曹冲看了一眼,满意地点点头:“姊夫果然好文笔,一气呵成,居然没有我能下笔的地方。”

曹冲让人把信送了出去,这才到曹操帐中,将事情经过说给曹操听了。曹操听了浓眉紧皱,问了几遍信地内容,这才不满的说道:“仓舒,此事做得有些孟浪,你觉得这样孙仲谋就能降吗?只怕会白费了你一番心思。”

曹冲被他责备了几句,也没敢回话,这事做得确实有些鲁莽,便从他的内心来说,确实太希望能以此将孙权吓退了。如果真能将孙权吓得让步,哪怕送来一张降表,暂时还做他的草头王,那么自己就有足够的时间先收拾了刘备再说。江东一隅,历史上就没成过大气候,更何况现在的江东和以后的江东还不能比。江东名义上归降,刘备再被剿灭,那么益州自然会顺理成章的归属朝庭,如此关中、西凉也会安分许多。有个十来年的时间恢复,中原的人口经济实力必将有一个大的飞跃,届时江东不降也不能了。如果他的这个想法能实现,可以少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而大汉朝的人口,现在是太稀缺了。

更重要的是,他到现在为止,依然不敢确信赤壁的火已经因为他的到来而熄灭了。这种对未来知道一点却不敢肯定,只能藏在自己心里的秘密实在让他有些发疯。偏偏这件事又不能跟任何人说,说出来任何人都得说他是疯子,这么好的形势还会被打败?火烧赤壁?简直是笑话吗,火船进得来吗?

但是历史上的赤壁之火烧起来之前,又有谁会相信呢?有谁会相信二十多万的曹军会败在一场大火之下呢?有谁会相信一阵刮了两天的冬南风会将如日中天的曹操烧得差点送了命?

最让曹冲感到紧张的是,现在的历史已经跟自己知道的历史有了很大的不同,自己的预知还能否有效,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只能小心谨慎的一步步向前,更多的是智力,而不是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