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战略误判(2/3)

绝大部分人都受不了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开始思念家乡,要不然家乡还在吐蕃人占领下,他们早就回去了。

现在洮水以东已被岐王率领军队收复,岐王又给每人补贴三斗米和五百文钱,很多人家甚至领到了一石米甚至一石五斗米,更重要是,这个时候回家还能种点粮食、瓜豆什么的,再赶上一季秋粮,就能熬过去了。

所以补贴粮食的办法颁布后,百姓纷纷热烈响应,基本上洮水以东的百姓都开始回家了,难民人数开始迅速减少。

这个方案当然是刘晏的建议,他在进行了大量调研后,反复计算,全盘考虑,提出这个可行性极高的方案。

这里面最重要是粮食和钱补贴数量,如果按照朝廷的做法,一般只补贴一斗米,两百文钱,可现在还是四月份,要等到秋天收获还要半年时间,一斗米太少了,很不现实。

所以刘晏的方案就增加三倍,只要节约一点,吃四五个月没有问题,剩下两个月不够,可以去购买一点粮食,所以每人再补贴五百文钱,基本上就够了。

这样一来,难民能减少七成,剩下三成可以分散安置在其他地方,不用集中在一起,如果人数不多,军队还能提供帐篷,这样就避免了疫病爆发。

“当初我们在邓州难民营积累不少经验,现在正好都用上了。”

上邽县难民大营,刘晏正和崔光远一起巡视难民的疏散情况,原本密密麻麻分布在渭河两岸的窝棚已经消失了大半,能用的都拆除带走了,包括木头树枝也可以用来烧火做饭,不能用的基本上都是泥土和石块,都被军队推平,整个窝棚就消失了。

刘晏又道:“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我看难民吃喝拉撒都在渭河里,真让人担心疫病爆发。”

崔光远也叹口气道:“去年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腹泻了,当时真的焦头烂额,又没办法分散,谁也不肯搬走,也没有地方搬,只能听天由命,好在只是普通的腹泻。”

刘晏点点头道:“问题就在这里,必须疏散,大量减少人口集中,才能解决问题,那么往哪里疏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回家,可是回家得让他们能活下去,那么人均三斗米必须要拿出来,好在我们在汉中的粮食储备还算丰富,储备一百万多石粮食,再加上朝廷给了粮食,就能解决问题了。”

崔光远笑道:“关键还是财大气粗,有钱有粮就好办事!”

刘晏呵呵一笑,“一点没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