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漫画家 第五十六章人工智能(2/2)

    在日本展开的国际业余围棋大赛上,各国的业务棋手聚在一起,谈论起「sai」。

    大家都认为,他是可以比肩职业九段的强者。

    而就在这个时候,电脑上展开了一场别具生面的比赛。

    和「sai」对战的对手,名字是「ai」。

    对方发评论声称,和「sai」对弈的人,是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拥有着高学习性和强大的算法,背下了几万张棋谱,希望「sai」拿出实力。

    佐为很兴奋,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和机器对弈,只有被神所眷顾,他才能享受到这种独特的体验。

    抱着新奇,他拿出了全部实力。

    本因坊秀策来到1994年,将近代棋路融会贯通,佐为已经是无敌进化版。

    「ai」vs「sai」!

    仓田六段也不禁握住了折扇,开始期待后续的发展。

    从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走上历史舞台。

    经过停滞、发展几个阶段,90年代的科学家,已经能做到开发机器学习和算法,在非常基础的水平上自行学习。

    仓田意识到,在围棋作品中,还是第一次提出人工智能和棋手的比赛。

    这种独特的视角,确实非常吸引人。

    “围棋19横19纵,361子,无穷的可能性,怎么可能是被算尽?”

    他猛的摇头。

    日本围棋讲究的是哲学,在禅修中体悟围棋之道,讲究的是下棋的美感。

    按照他对「ai」的理解,那绝对是机械性的、充满功利性的棋路。

    如果佐为输给了人工智能,那是不是相当于,「棋魂」的作者认为,日本围棋已经没有未来了?

    他越发紧张,忘记了这只是一篇漫画,好像漫画里描述的就是未来一样。

    1994年的人工智能,即使是实验室里面的最先进产品,在围棋方面,依旧是漏洞百出。

    直到1997年,超级电脑「深蓝」才击败了国际象棋等级分排名第一的棋手。

    面对更加复杂的围棋,下到中盘,「ai」干脆利落的认输了。

    它有时候会下出人类无法理解的棋,逐渐走向死亡。

    连之前输给「sai」的,名为「zelda」的院生水平都不如。

    在围棋领域,「ai」还差得远。

    可是藤原佐为却无比严肃,在和「ai」对弈的一路之中,他发现了自己也无法理解的棋路。

    明明看起来非常吃亏,但「ai」依靠那一手,多坚挺了二十手。

    他意识到,「ai」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在未来,他仿佛看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棋手。

    不由冒出一头冷汗。

    漫画中,观看「ai」和「sai」对弈的人,有位名叫戴密斯哈萨比斯的英国青年,今年18岁。

    在观看这场棋局的他,当然是一位业余围棋手。看了「sai」的棋之后,他绝望了。聪明的他已经明白,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超越「sai」。

    好比一堵不可逾越的丰碑,让他叹为观止。

    漫画最后,戴密斯哈萨比斯决定走上人工智能的道路。

    他恰好是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既然下棋不如「sai」,那就一定要制造出,可以超越「sai」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