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195章 农场研究成果(1/2)

    半晌后。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这才停了下来,一个个都是满脸激动。

    “宁毅,你可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要是不出意外,我等明年可让水稻亩产增涨两成以上!”

    郭安大喜道:“如此,如若成功,那四位大兄可立大功,恩泽天下!

    我定要请燕王殿下给四位大兄每人赏赐一座大宅子,并赏赐四位大兄金银珠宝等财物!”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连忙谦逊的摆手,“我等只是在此处摆弄摆弄水稻,就连种田、施肥都有丁管事等老卒帮我等,我等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郭安说道:“无妨,整个农场的老卒们一块奖赏。”

    一旁,丁尚并没理会这些,而是两眼激动的看着一旁的试验稻田,还满是不敢置信。

    “几位农家大匠,这算是成功了?”

    “丁管事,要是不出意外,明年定然可以让稻田亩产增加一些。”

    郭秉雍笑呵呵的回了一句,随后便再次说道:“还有,丁管事,我等可不是什么农家大匠,只是按照宁毅的方法,研究一番水稻而已。

    要说农家大匠,宁毅才算是真正的农家大匠。”

    “郭长史?”

    丁尚一脸惊诧看向郭安。

    郭安连忙打岔道,“大家都是研究者,何来的大匠不大匠的?

    好啦,此处太阳太过毒辣,我等进屋再说。”

    郭秉雍连忙说道:“对,对,进屋再说。”

    进了屋内,郭直便拿来两个拳头大的桃子,给郭安与金忠两人一人一个。

    “来,宁毅,尝尝我等嫁接的桃,又大又红……”

    “嘶,这么大的桃子?”

    郭安不由大吃一惊,他还从未在这个朝代,见过这么大的桃子呢。

    郭秉雍一脸兴奋道:“宁毅,你不知,我们几个按照你的话,将李接到桃子上,长出来的李子更大更好吃。

    还有,将桃枝接到杏树上,长出的桃子也变大了;

    又或者,将柿子接在桃树上,就变成了你手中这种桃子……

    不过,可惜现在农场的那些桃树、李子、杏树、柿子树还没几颗,今年也只能结下这么几颗。

    等到来年,再从外面往农场周围移植上百棵果树,我们再慢慢嫁接,定然能发现更好的品种。”

    郭安一脸喜色,“几位大兄果真是大才,要是能一直保持此种桃子的品质,我便请求殿下在农场周围,再买下上千亩田地作为果园,专门供四位大兄嫁接果树,等到果树成熟,便卖给我大明各大权贵。

    如若有世家或是权贵看上几位大兄的果树,还可以卖给他们技术,所卖钱财,我请求殿下给几位大兄抽份子,至少可抽上千两银子……”

    郭秉雍讪讪道,“我等岂是那种贪恋钱财之徒?”

    郭安顿时一脸正色,“几位大兄研究出的成果,给几位大兄分银子那是应得的,怎能说是贪恋钱财呢?

    而且,几位大兄也都有后人?

    既然几位大兄信任我,能静心研究这些农家之学,那必然不可让几位大兄生活贫瘠……”

    郭直道:“宁毅放心,我四人定然不会丢咱郭家村的脸面!”

    郭安继续夸赞道,“四位大兄的学识,咱还是敬佩的……”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则是一脸受用。

    他们跟着郭安来北平府,不就是为了功成名就吗?

    要不然,在哪研究这些农家之学不是研究?

    不过,唯一让他们惊诧的是,眼前这个从小由着他们看着长大的郭安终于长大了,好像比那位郭太史还要才华横溢啊!

    ……

    回去之时,郭安又从农场带了几颗又大又红的桃子。

    不是不想多带,而是农场本身就没几个。

    至于杏,则是早就过了季节了。

    而柿子,也还没到季节……

    存心殿内。

    朱棣显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桃子,不由瞪大眼睛。

    “咱记得,奉天殿内那些人给父皇进贡的桃子,都没这个大,也没这个红艳!”

    郭安道:“殿下可尝上一尝,此桃也还十分香甜。”

    朱棣也没矫情,直接咬了一口,更是大喜。

    “要是按照郭卿所言,给郭秉雍与郭直等人上百亩果园,他们可否都将那些果树变成这般品种?”

    “微臣不敢保证。”

    郭安老实回道,“因为凡事都有意外,甚至有可能,他们在嫁接过程之中,还会嫁接死亡一些果树。

    不过,至少有一大半都可成功。”

    朱棣直接说道:“如此,那便先给他们一百亩果园。”

    郭安道:“殿下,微臣还是建议,将果园放在农场附近。”

    朱棣好奇道:“为何?”

    郭安回道:“因为,郭秉雍与郭直等人最主要的研究作物还是稻谷与小麦。

    如今,要是不出意外,他们研究出的水稻良种,至少可让一亩稻谷亩产增长两成。”

    “两成?”

    朱棣直接瞪大眼睛,更是激动。

    要是多上两成,那每家农户的粮缸内,每年都可多上一两百斤的粮食。

    “真的可多上两成?”

    郭安淡淡一笑,道:“殿下莫要激动,他们只能说算是研究出此种良种来了。

    但是,明年才能确定。

    至于后年,才能给我燕王府内上下所有农庄的田地种上,想要给北平府所有百姓种上此种稻谷,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推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