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040章 蓝色被动(晚上还有)(2/4)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后世解读都说这是民本思想的开端,但是在朱熹的集注中,解释却是这样的:

    “社,土神。稷,谷神。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苏泽冷笑了一声,也难怪后世将朱熹批臭,孟子的民本思想,却在朱熹的曲解注释下混淆了概念,还能阐发出一套等级森严的封建体系。

    朱熹将简单的民贵君轻,先说成了“君王的至尊的地位依赖于社稷和民的存亡,所以民要比君王尊贵”。

    故意不讲君和民的轻重关系,却只是大而化之的谈民是君的存在基础,这就是妥妥的诡辩了。

    而后一句则是更离谱。

    “能得到天下万民归心的是天子,能得到天子垂青的只能做诸侯,得到诸侯之心的只能做大夫。”

    明明是解释“民贵君轻”,朱熹也能搬出了自己这套君君臣臣的体系,苏泽也是佩服他的脑回路。

    后文更将“社稷倾覆”归咎于“诸侯无道”,决口不提君主的责任和义务。

    理学的流毒就在于这里,朱熹将纲常奉为圭臬,一点都不肯批评所谓的君父,这就和如今大明朝廷中的所谓“清流”一样,看起来声势十足,动不动就死谏君王,实际上屁用没有,完全就是博取名声和自我感动。

    这一套理论自然被统治者喜爱,在后世被定为科举必考书目,明清的读书人也被打断了脊梁,所谓儒学大家“水太凉”的气节还不如一个青楼女子。

    苏泽叹息一声,放下手中的书,要不是为了刷技能,这种书真的是一句话也看不下去。

    【读书明智,“科举”经验+1,已升级!Lv2升级为Lv3,0/3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