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了,回家种田 第36章一个热血沸腾的傍晚(2/2)

    盛夏至催促:“行了,背景介绍到此结束,快点动起来。快快快。收完我们今晚吃煮嫩玉米。”

    江寒猜测,黄世仁大约和她一样冷酷。

    他不满:“急什么,最近又不下雨,不怕烂,我们慢慢收呗。”

    虽然不情愿,他手里却一点不闲着。他很清楚,自己多掰一个,盛夏至就能少掰一个。

    “不行啊,玉米脾气很急的。”盛夏至拧下一个玉米,丢进采摘车里:“玉米成熟后,如果不及时摘下来处理,用不了几天,就会变老。

    变成有嚼劲的老还能接受,我也爱吃。但是它太着急,很快就变得又干又硬,邦根本没法吃。”

    江寒并不觉得安慰,反倒从她的话里听出另外的任务:“所以,我们还要负责处理?”

    “不用,这么一点点东西。神婆奶奶让我们送一半去小食堂,另一半小米爸爸周末回来拿,送给亲戚尝尝鲜。”

    江寒知道小米爸爸工作忙,没时间,但他就是心疼盛夏至:“凭什么让你干这么多活啊。”

    盛夏至并不放在心上,“半亩地算什么活。

    前几年,神婆奶奶没把自己放倒那会,一个人种三亩地玉米。

    那时候小型农机还没普及,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工。她就自己个人,靠这三亩地,养活自己和小米爸爸。”

    江寒发现,他很喜欢听盛夏至讲这种事。

    他喜欢听盛夏至说话,也喜欢听这些和土地和收获有关的故事。

    故事里的人们总是坚韧的,他每次听完,都充满力量。

    江寒扫开挡在面前的玉米叶,问:“你为什么学农?”

    盛夏至理所当然地回答:“我在村子长大。我家三代务农。我从小就生活庄稼和蔬果里,我对它们很有兴趣。”

    “没人阻止你吗?”江寒学盛夏至,也把玉米丢进采摘车里:“刘女士说,你是市里高考状元。大家应该劝你学金融,或者计算机之类的科目吧。”

    “我对金融和计算机没兴趣。”盛夏至说:“说真的,高三的孩子,除了学习还能知道什么。

    也许别的小孩不这样,反正,我那个时候,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概念。

    我不知道比特币,不知道海那边的国家又发动什么战争,不知道碳税和清洁能源。我看不到那么远。

    我能看见的,只有书本和脚下的土地。

    不过,我也不是非选农业不可。”

    盛夏至指着不远处的路:“高二暑假,学校组织补课。有一天我中午回家,看见个爷爷在地里除草。

    那天特别热,那个爷爷没穿衣服,皮肤晒得发红,冒着层油亮亮的光。我知道那是他的汗水,但是有一刻,我以为他被烤化了。

    那个爷爷年纪很大了,他的腰直不起来,肩膀蜷缩着,皮肤也没有弹性,像件旧衣服,松松垮垮披在骨头上。

    他很认真地除着地上的草,他不抱怨,也不愤怒,他只是,很安静,很认真地除着地上的草。

    我不懂,为什么非要中午除草。我问我爸爸,我爸说,杂草生命力很强,只有中午除,才能晒死它们。

    我和我爸说,我觉得那位爷爷很可怜。

    我爸很惊讶,不懂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他说,神婆奶奶是这样过来的,他这样过来的,这个村子都是这样过来的,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都是这样过来的。

    务农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但绝不可怜。

    我爸爸后面还举例说明,为什么种地不可怜,可惜我已经忘了。

    对于一个高三生来说,比起数学题,古诗文和英语单词,一个不太熟的爷爷实在不那么重要。

    一整个高三,我再没遇见那位爷爷,也没想起这件事。

    我以为我已经忘了,可报志愿那天,我又想起来了。

    我记不起那位爷爷的脸,我只记得他透红油亮的身体。

    所以,我报了农学。

    我想,既然非要中午除草,那就让这草除得更有价值。

    既然吃苦不能避免,就让这苦头多赚点钱。”

    盛夏至炫耀道:“去年我卖瓜的收入,给村里买了一套整小型农机。过年时,还给村里每个人都发红包。

    我学农,就是想让大家生活更好一点。现在做到第一步,让小村村的生活更好。

    下一步,让更多人的生活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