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了,回家种田 第11章 小夏博士有秘密哦(2/2)

    江寒才想反驳,旁边路过一位拄拐棍的老太太,同样白袜子配拖鞋。

    江寒气绝,恨不得自己没长脚。不过太太的拖鞋是荧光粉的,江寒心想,我的可比她好看多了。

    沿着村里最宽的一条路前行,路的尽头就能看见盛夏至的试验田。

    蓝色的大海,米色的沙滩,绿色的防风林,防风林后是同样绿色的田地。盛夏至的实验大棚就在这片田地上。

    大棚有五十亩,玻璃建的,全透明。里面爬满各种西瓜的藤蔓,大大小小的西瓜排列整齐,在自己的区域内茁壮生长。

    江寒老远就看见了,惊呼:“我都不知道世界上能分出这么多种绿!你的大棚真漂亮,好像一块翡翠,水头很足的那种。”

    听见他的夸赞,盛夏至并没太高兴。她说:“其实吧,这个大棚是诈骗犯来着。”

    时间回溯几年前。

    趁着‘振兴乡村’的东风,这个大棚由镇上牵头,是村里和外地公司的合作项目。

    当初大棚建得比现在还漂亮,里面有无人机,AI浇水捉虫,还有机器人采摘,俨然智慧农业的示范田。

    并不是说这些技术不好,而是它们性价比极低。而且,比起做个供人参观的景点,小村村更需要长久而稳固的农业项目。

    盛夏至放假回家,参观完实验大棚后,把这问题告诉村委会。可是,当时没人相信她。

    因为那个时候,凭借吸引眼球的高科技,这个大棚拿到不少项目,有市里的,甚至有省里的,看起来前景良好。

    然而,就在第三年,也就是去年年初,新年还没过完,外地公司的负责人跑了。

    并不是卷款逃跑,而是大棚的土里长了根节线虫。

    根节线虫这东西长得普通,却被叫做‘土地癌症’。长了这东西,农作物的根须会瘤状结节,农作物废了,这片地也废了。

    这项目虽然有市里和镇上拨款,也花费村里大部分财政收入。如今公司跑了,村里的钱也打水漂了。

    当时的村长气到中风,在医院养了半年才缓过来。

    盛夏至知道这件事,仔细考虑之后,拜托导师,由学校出面,把大棚承包下来,做试验田。

    “当时我们拆了很多东西。还是那句话,那些东西不是不好,是没必要。五毛钱能解决的事,真的没必要花一块钱解决。”

    盛夏至看着大棚:

    “我用了一年时间,在治好根节线虫病,然后开始培育新西瓜。

    从理论上讲,这里不太适合种西瓜。

    西瓜这水果,适合温差大的地方种。温差越大,种出来的越甜。所以你看,新疆的西瓜就很有名气。海边比热容小,温差不是很大,所以并不太适合种。”

    江寒好奇:“你为什么选择这里?”

    “大棚可以解决温差问题。去年夏天,大棚最热的时候,有六十多度,温差已经不是问题。”

    盛夏至看向远方:

    “我爸爸告诉我,在他小时候,这里就种西瓜了。

    我们这里的瓜,不论大小还是甜度,都很好,和新疆、广西的西瓜比,也不差的,只是没有品牌,所以名声不大。”

    所以我回来那天,做了个决定,要把小村村西瓜做成品牌。”

    不知是不是错觉,江寒觉得盛夏至有些伤感。

    他问:“你在研究什么瓜,这么有信心吗?”

    盛夏至说:

    “我研究方向是,西瓜的成熟度在瓜皮颜色上的表现。

    在理想的状态下,这种瓜全熟时,瓜皮统一呈深绿色,脉络是偏黑的墨绿色。西瓜成熟度越高,颜色越深。反之,颜色越浅。

    ……这样,就不会选中夹生瓜啦。”

    江寒确定自己没看错,盛夏至脸上果然全是伤感。

    他不解地问:“你为什么难过,你的实验进展不顺利吗?”

    “本来挺顺利的。”盛夏至暂停伤感,堆起个假笑:“但是因为某个人,我的西瓜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