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第二百四十章,陵邑制度,南园机密(2/3)

    “师弟,你何时精通礼乐了?”韩非笑着说道,陵邑制度的根本是礼乐,而礼乐也是维持这些地方权贵豪强地位的基础,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只能认下陵邑制度。

    “相较于师兄,我可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弟子。”子游打趣的说道。

    众人也都笑了起来,除了李斯之外,韩非也有着尴尬的挠了挠头、礼乐是儒家弟子的必修课,他和李斯当然也学过,只不过两人的重心都在学习法家思想上,自然没有去钻研礼乐。但是韩非不相信子游会去钻研礼乐去,他和李斯是不钻研礼乐,而子游是直接拿着礼乐当擦脚布来用。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嬴政说道。

    陵邑制度看起来是能够限制地方权贵豪强,但依靠家族的积累,他们到了新的地方也可以很快的复兴起来,再度成为地方豪强。

    “他们是为大王修建陵寝,若是只出力不出钱倒也不算是为大王尽忠。大王也不是不体恤臣子的人,让其用自己的钱财再去购买陵寝的修建材料实在不是仁君所为,所以这个购买材料可以直接让朝堂免费去购买运输,让臣子们少些劳累。”韩非阴险一笑说道。

    韩非对这些地方权贵豪族也是没有丝毫好感的,以前是缺乏正大光明的手段制裁他们,现在子游提供了办法,他当然要抓住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了,若不是这些人在路上死了,有损朝堂威严和信誉,韩非都想着在路上弄死他们了。

    “此外,还应该严格规定若是守卫陵寝,除非有大王的诏书之外,他们不得私自离开陵寝附近。若是陵寝在一些偏远地区,亦或者与匈奴交界的地方,只要人够多,那么足以形成一个城市,从而为边疆的安稳提供助力,此乃大功一件,值得被青史留名的事情。”李斯也笑着说道。

    李斯的建议彻底杜绝了这些大族重新回归的想法,至于说青史留名,秦王政某年,徙某族于北地郡,这也算是青史留名了,至于在后人眼中是好是坏他们就不管了。好人可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是被军队压走的。所以李斯这一招更是杀人诛心。

    嬴政、吕不韦和尉缭等人看着儒家出身的子游三人,他们感到一阵后怕,儒家还真是杀人不眨眼,不仅要杀了你,还要让你心甘情愿的自己抹脖子,还是高高兴兴的。

    尉缭、王翦以及蒙武心中已经决定今后惹谁都不能惹儒家,儒家的软刀子比硬刀子更可怕,关键是儒家还记仇,现在儒家可不是以德报怨,而是以直报怨,现在整个儒家更是有着将大复仇主义纳入核心的意思。这样的儒家是惹不起的。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那么这件事就放上日程,这件事先交给丞相府去负责,丞相府和廷尉做出具体的章程出来,再进行推广,迁徙的标准仔细考虑,至于迁徙的地点,寡人的陵寝暂定为骊山,先拿出章程来,若是今后有更合适的地方,再修改。”嬴政拍板说道。

    “诺!”吕不韦和李斯行礼说道。

    此时,正在地方嚣张跋扈的地方豪强大族丝毫不知道秦国朝堂已经开始对他们伸出了镰刀,准备收割他们了。陵邑制度针对的是地方的豪强权贵,朝中的反应也不会过于激烈,咸阳的权贵才是真的权贵,有资格留在咸阳的军功勋爵,也可不是豪强,他们是豪族。

    豪族的危害要比豪强更重,但是秦国现在还需要这些豪族的支持来评定六国,等到天下稳定之后,这些豪族不用刻意的对他们动手,他们便会自己撞上枪口,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扶苏这个继位者有足够的魄力去处理这些军功勋爵,这是后话了。

    小会议结束之后,子游并没有回到了自己的王师府,而是直奔科学院。

    他想要去看看科学院如今的进度如何了。

    等到子游来到科学院之后,秦墨和公输家泾渭分明,一些人在研究农具和水利以及冶炼技术。

    一些人在不断测试着各种攻城器械和新型武器。

    这些人研究的极为认真,丝毫没注意子游的到来。

    子游也没去影响他们,其中一处弓箭测试吸引了子游的注意力,子游站在了外围看着里面的研究。

    一名公输家的弟子,手中拿着一把弓弩,将一支比较奇特的弓箭插入了弓弩中。

    弓箭箭头乃是精铁打造,箭头后方缠绕着一圈明显的罐状物体。

    随着扳机的扣动,弓箭被射出,半空中飞行的弓箭逐渐冒出一阵白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